- 发表比特币白皮书:2008 年 11 月 1 日,中本聪在 “metzdowd.com” 网站的密码学邮件列表中发表了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详细描述了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上线2100万枚,为比特币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 开发比特币客户端并挖矿: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聪开发出首个实现了比特币算法的客户端程序,并进行了首次 “挖矿”,获得了第一批的 50 个比特币,这标志着比特币金融体系的正式诞生.
- 推动比特币社区发展:2009 年 - 2010 年,中本聪先后建立 sourceforge 和 Bitcointalk 等论坛,并在上面讨论和收集反馈,用于更新比特币客户端,为比特币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 匿名性:中本聪十分注重隐私,坚持使用 PGP 加密和 Tor 网络进行网络交流,其真实身份至今仍是个谜。他在网上交流时使用的是英文名 “Satoshi Nakamoto”,自称是居住在日本的 37 岁男性,但这一信息被广泛怀疑.
- 语言习惯:他的英文书写如母语般纯熟地道,且在发言和程序中切换使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并随机在全天不同的时间上线发言,这使得人们难以确定他的国籍和时区,也增加了其身份的神秘性.
- 技术能力:中本聪的算法设计精良,曾有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成员认为其不像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完成的,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其背后是否有团队支持的猜测.
多年来,有许多人被怀疑是中本聪,以下是一些比较受关注的猜测 :
- 望月新一:2012 年 5 月,计算机科学家泰德・尼尔森认为中本聪就是日本数学家望月新一,因为其足够聪明,研究领域包含比特币所使用的数学算法,且习惯独自工作,但也有人质疑设计比特币所需的密码学并非望月的研究兴趣,望月本人亦予以否认。
- 尼克・萨博:2013 年 12 月,博客作家 skyegrey 通过计量文体学分析认为中本聪的真实身份是前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尼克・萨博。萨博热衷于去中心化货币,还发表过关于 “比特黄金” 的论文,被认为是比特币的先驱,不过他本人否认了这一猜测 。
- 多利安・中本:2014 年 3 月 6 日,新闻周刊记者 leah mcgrath goodman 称自己找到的真正的中本聪是一个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日裔美国人多利安・中本,但多利安后来否认了自己与比特币的全部联系,中本聪本人也站出来否认 。
- 克雷格・史蒂芬・怀特:2015 年 12 月,《连线杂志》报道澳大利亚学者克雷格・史蒂芬・怀特很有可能是中本聪,但他公开承认自己是中本聪的证据受到普遍质疑,最终被英国法庭判定非中本聪,还因虚假声明和伪造罪受惩处 。
- 彼得・托德:2024 年 10 月 8 日,hbo 纪录片《电子货币:比特币之谜》上映,将怀疑指向比特币早期开发者彼得・托德,但托德坚决否认,称此推测会陷他于险地.
中本聪发明的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它的出现对传统金融体系和监管框架构成了挑战,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和研究。比特币所代表的区块链技术正在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推动着创新和变革,如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供应链管理等,改变了人们对货币、金融和技术的看法.
不过,有传闻说中本聪是美国捏造的虚拟人物,中本聪持有的110万比特币也是美国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