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尔街遇见HODL:比特币正上演最硬核的收益变形记
安全的比特币收益方案让机构用户在保持资产控制权的同时获得增值回报。
本文由Core DAO机构业务负责人孙宏(Hong Sun)撰写的客座评论。
传统金融机构已开始从比特币价格上涨中获益——但他们的方式远非最优。多数机构像持有现金一样囤积比特币,满足于价格敞口却忽视了其增值潜力。这种状态不会持久,华尔街迟早会寻求更高效的比特币资产利用方式。
但在加密领域,谨慎至关重要。我们已见证在不理解底层风险的情况下追逐收益如何适得其反。值得庆幸的是,那些能最大限度降低本金风险的安全、可持续比特币收益产品已不再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真实可用。
2022年的教训:收益亦有高下之分
持有比特币的机构应当反思近年的加密行业历史。2022年的市场崩盘暴露了建立在脆弱基础上的收益策略之险——Voyager、BlockFi、Celsius、三箭资本和FTX等昔日巨头如今已葬身加密坟场,皆因风险管理失当和不可持续的收益承诺。
教训是什么?并非所有收益生而平等。许多所谓的收益产品引入了新风险层:交易对手风险、托管漏洞、罚没机制和智能合约漏洞。这些因素对误判风险的机构而言是致命的。
核心问题在于,比特币不同于以太坊,其工作量证明模型不提供原生质押奖励。因此持有者历来被迫通过借贷、再抵押或提供流动性来获取收益——这些方式都伴随着信任妥协。
比特币持有者面临两难:一方面享有自主托管和绝对安全性,另一方面受收益诱惑。但弥合这一鸿沟本不应要求人们押注信仰。
时间锁:比特币的原生HODL功能
比特币虽不像以太坊那样支持智能合约,但拥有一项强大的原生功能:时间锁。该功能设计初衷是让用户通过数学确定性实现"HODL"——将BTC锁定至指定区块高度前不可移动——但长期未被充分利用。
如今,同样的HODL机制正在开启新前沿:在不放弃托管权的前提下创造收益。
创新点在于一种新型质押模型,直接使用比特币(而非封装版本)作为质押资产。通过比特币的"检查锁定时间验证"(CLTV)功能,持有者可以锁定BTC并参与保护区块链网络以获得收益,同时保持完全控制权。他们的比特币始终留在自己的钱包中,不可被转移、再抵押或丢失——却能产生收益。
这正是金融机构要求的安全级别。无需新增信任假设,没有罚没风险,不涉及智能合约复杂性。纯粹按照比特币的设计原理使用,只是增加了激励层。
机构已在行动
该模式的机构采用已在进行中。DeFi Technologies子公司Valour Inc.近期推出全球首支采用此机制的收益型比特币ETP——将比特币托管的不可篡改性与安全质押的性能优势相结合。
这些解决方案使机构能够超越高风险借贷和投机交易策略。比特币首次不仅能作为价值存储手段,还可成为能产生收益的资产类别。
从被动持有到主动参与
对于通过托管方或ETF持有比特币的机构而言,当前的比特币是负收益资产。托管和管理费用侵蚀回报,与比特币作为抗通胀工具和价值存储的核心论点相悖。
安全的比特币收益改变了这一等式。机构现在既能产生收益,又能支持去中心化网络——这成为传统金融与区块链原生系统之间重要的连接桥梁。
这一演进虽处早期阶段,但方向已明:比特币的未来不是闲置的,而是活跃的、融合的、与机构需求相契合的。
关键启示
正确的比特币收益方案不再需要新的信任假设或接触未经验证的产品。它植根于比特币自身的安全模型,利用最初作为HODL机制的时间锁功能,在保护本金的同时创造回报。
随着金融机构逐步理解这一发展,行动迅捷者将获得竞争优势。问题不再是"机构级比特币收益是否可行",而是"你将如何运用它?"